【聊聊咱的身边人】知行合一,做温暖的“发光体”

时间:2022年02月07日访问次数:208

“简单”,是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段文杰教授对自己的评价。

然而,同事与学生眼中的他,其实“不简单”——学术牛人、教学达人、时间管理高手,热情慷慨、务实谦逊、充满着灵气和幽默感的他,是一位会“发光”的老师。

从结缘“性格优势”这一研究方向到成为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从“知识课堂”到“生活课堂”,从任教华理到智力援疆……对于教书育人事业,段文杰充满了热爱与激情。通过发现优势、学用结合,他在散发自身光芒的同时,也照亮、温暖了身边的人。


巧思善教,让真实的学习自然发生

“有用、有趣、有效!”这是同学们对段文杰的课堂反馈。

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课堂、不死记硬背,注重合作、探究、情景模拟、体验式学习……段文杰将项目学习法(PBL)应用于课堂教学与学生培养之中,鼓励学生们带着好奇心和兴趣,在“做”中“学”,并将所学应用于课堂之外。

在段文杰承担的“社会心理学”“论文写作”“统计学”等课程中,他通过灵活的授课和考核方式,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学、带着目标学。对于选题,他会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科研上,他极为重视学术诚信,教育学生恪守学术道德。指导学生写作论文,大到论文结构,小到语法措辞和标点符号,他都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不厌其烦。

“和项目对话,一起成长。”段文杰推行的项目学习法,让保送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深造的李亚璇受益至今。大二时,李亚璇在修读“社会心理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求知的乐趣和不断探索的自我效能感,并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和同学跨专业自发组队,并担任“护航:风险感知的社会放大效应与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的项目负责人。在段文杰的引领下,她和团队成员从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到刊发论文成果,以及以本科生身份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在一步步解决各种问题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我们真正掌握了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体验到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感受到了项目学习的真正魅力!”回忆起这段项目经历,李亚璇兴奋地说道。

“学生的兴趣是最珍贵的,我们要围绕着他们的兴趣去做好各种支持和引导。遇到真实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它,这就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段文杰以“大创”“USRP”等项目课题为抓手,以培养关键能力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力。同时,他还承担或参与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硕博课程教学、培养方案修订、直博方案制定以及上海家庭数据库建设等一系列服务学生成长的学科发展工作。


发现“优势”,用科研践行专业使命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身的自卑及对自卑的克服与超越。个体穷其一生,都在寻找如何克服自卑的方法,将自卑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最终实现自我。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不去努力发现自己的优势呢?”

以上是段文杰写在他的专著《“三维”性格优势:探索个体潜能的科学》一书封面上的一段话。2009年,他初涉性格优势这个研究主题。当时的中文数据库里直接与此相关的研究,只有1篇会议摘要。彼时,年仅22岁的段文杰尝试着给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先驱人物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发邮件,并惊喜地收到了回信。从此,他与“性格优势”研究结缘。目前,他主要从事基于优势视角的循证社会工作、社会指标、生活/生命质量促进等方面的研究。

“最好的科研就是实践。”从优势视角出发,段文杰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特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将科学研究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形成了学术智力到社会生产力的有效转化。面向武汉郊区留守儿童、深圳流动儿童、昆明肢体残障人士、城市社区矫正人员、寻甸少数民族青少年、边疆牧民等不同群体的成长和发展需求,段文杰带领团队,开发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据、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干预方案。

疫情期间,段文杰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通过“云端服务”“方舱督导”“社会调查”“专报撰写”等不同形式,全方位参与到“智”防疫情的全过程,直接或间接服务居家隔离群众300人次,收集社会心态动态调查数据12000余份,合作撰写专报2份,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篇,并在上海市曙光学者项目的资助下,开展后疫情时代武汉地区居民社会心态恢复重建工作。

段文杰始终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不断提高、精进自己的研究能力,持续保持学术生产力,目前已在SSCI一区发表高质量论文23篇,连续两届入选国际社会工作领域权威期刊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2018-2022)、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2020-2022)编委。

“研究工作只是我这份职业需要完成的一部分使命,而在人生中还要去不断践行,才能让纸上的文字获得生命力。我想做一个会发光发热的‘发光体’,为身边的人传递更多的能量与温暖。”段文杰说道。


捧着一颗心,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2020年5月,段文杰参加了教育部高校对口支援项目,每年春季学期到华理对口援建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开展支教活动,为期两年。“援疆对我来说是‘回家之旅’,我在新疆出生,能回来为家乡做点事,真的很开心。”

来到石河子大学后,段文杰一直在思考:“我能带来点什么?又能留下点什么?”他克服环境、时差等方面的困难迅速开展工作:在2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统计学”共计98个课时的教学任务;主动承担社会学系年轻老师的帮带工作,针对每位老师的情况提出学习工作计划;发挥自身所长,开展“社会科学中的测量”主题培训;参加学位点申请、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工作,为石河子大学成功申报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硕士点作出突出贡献。

此外,他还积极增进双方的合作融通,促成2020年华理和石河子大学的线上合作交流对接会、两校共建的边疆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的成立,努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在石河子大学,段文杰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先后两次深入兵团第三师开展田野调查。调研期间,他主动放弃舒适便利的酒店,选择居住在调查点的居民楼里,和居民打成一片,走遍兵团第三师44团所有的连队,全面了解连队改革和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探索农村型社区的治理路径,为兵团深化改革、向南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厘清思路,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段文杰如是说。

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教育教学水平,获得了学院众多师生的喜爱与认可。“段老师上课精神饱满、幽默风趣,即使是较为枯燥的统计学课程,他也善于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我们理解背后的算法和原理,让统计‘小白’也能运用课堂所学去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段老师在新疆就是我们石河子大学的人,他对学术严谨、对学生负责,与人为善、做事高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谈及段文杰的援疆支教工作,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田振江满怀赞许和感激。

发布时间:2022-02-07